艺术学院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望心—吴旻师生作品展”侧记

2022111日,展期一周的“望心—吴旻师生作品展”在南昌大学艺术楼美术馆落下帷幕。

纵观此次展览,先后有3000余名在校师生和社会人士到现场观看。这些陶瓷艺术的爱好者们,从充满“狮意”的作品中,审美情趣得到了升华,艺术素养得到了丰盈。同时,《中国陶艺家》、陶瓷研究中华陶艺、江西日报文体首发、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现场栏目、江西广播电台家有收藏栏目等多家媒体对展览予以了关注和报道,社会影响广泛。

【作者自述】

    南昌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综合材料造型教研室主任吴旻:作品如同我的孩子们一样,正如孩子们有好看的不好看的,作品也有同样的感受。当时看很好的,如今再观看却觉得怎么会是这样,所以这是一种家长的感受。在南昌大学工作的近20年当中,逐渐的有了岁月的痕迹。我创作的作品数量并不多,但是却一直记得老师曾经跟我说过的话“艺术家是个农夫,工作室、专业是田地,有事儿没事儿去田地里看一看,不要等到田地里长满草却没有看到。”如果同学们也能够感受到这话的意义,那么我的这个展览的目的就达到了。

图片1.jpg


图片2.jpg


图片3.jpg


QQ截图20221114100509.jpg


QQ截图20221114100527.jpg

【学者评鉴】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正:狮子是吴旻自中国美院读书以来,一直关注和喜爱的创作主题,吴旻的硕士毕业作品《喜狮》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铜奖,是对他的狮子主题创作的重要肯定。吴旻的狮子主题创作,跨越陶瓷雕塑和绘画两个领域,立体的造型和平面的绘画,在不同角度,表现出吴旻对狮子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的理解,当然,也表现出吴旻驾驭这两种语言的能力。

作为一名年轻的陶艺家,吴旻的陶塑狮子,最具有代表性。吴旻的陶塑语言,与狮子的性格和精神表现,可以说高度统一,相得益彰。吴旻在全国美展的获奖作品《喜狮》即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喜狮》的吉祥圆满的寓意,通过小写意式的陶塑语言,饱满的造型,流畅的线条和丰润的质感被充分的表现出来。如果说《喜狮》系列作品表现出吴旻身上和乐的一面的话,那另一类以方型为基本形的狮子作品,则表现出吴旻身上刚毅的一面。吴旻的这一类作品,在陶塑语言上,大多采用“斧劈皴“似的刀砍斧削式的处理方法,痕迹深厚,力量刚强,表现出狮子的另一种威严甚至神圣的面貌。

吴旻创作的狮子,其背上,常常负有一个童子。童子的性格,也随狮性而变,或喜乐,或威严,甚至狰狞。童子与狮子合体,狮性中见人性,人性中也显现狮性,是吴旻狮子主题创作中动人的一面。

从创作的源流上来说,吴旻的狮子创作,无疑受到中国传统狮子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美术中狮子的造型给吴旻的狮子创作直接的启发,如中国民间年画以及石雕、铸铜的狮子等等,但可贵的是,吴旻并没有简单模仿这些作品,而是站在当代艺术创作的立场,进行个人化的独立创作实践,我们回首吴旻这几年的狮子主题创作,虽不能说已经完善,但已现吴家狮意。

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昌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罗坚:吴旻老师对专业有憧憬,一直以来对艺术也非常热爱。刚工作那时他经常去几十公里开外的乐化做陶艺,对我也有很大触动。他对陶艺语言上有自己的探索研究。在我看来,他的创作在中国传统陶艺基础上进行了现代性的转化,同时,加入了现代人对当下内心精神的表达。语言上的突破,使吴旻作品中这种拙朴的狮子造型与他的自身情感表达达成了高度一致。他在陶塑语言上采用写意的方式,线的凹凸变化,形的圆中带刚,节奏的一张一弛,形成了造型语言的张力。他的艺术感受力、敏感性、探索点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现代性的观念与思索,他没有丢掉本土文化,而是进行了新的探索。

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昌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教授尹洪:吴旻老师的作品集中起来观看,效果震撼,感染力非常强。艺术要有发展,学习传统的目的是发展传统。吴旻老师从木雕、石雕艺术当中吸收养分,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探索,既突破了传统,同时又发展出个人的审美情趣。

江西日报文体部主任、美术评论家陈米欧:吴旻的作品勇毅而柔情,与其人达到了高度统一。正所谓文如其人!艺术家创作时贵在真诚,毫无保留,所以他的作品能够打动人。作品当中的线条作大刀阔斧式的处理,同时巧妙融合了中国文化中喜闻乐见的元素化为自身创作。他重新对狮子进行了一个语言的塑造,把古建筑的传统元素也转化到他的艺术创作当中去,这些都是一个非常好的示范。

江西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南昌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陈千:十多年前、当看到吴旻的“喜狮”系列作品就一见如故,不知源于何种情感我也喜欢古代狮子的文化并偶有收藏。狮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标志之一,两千多年来一直都引发艺术家的创作热情,风格面貌繁多,不曾想在现代陶艺这一艺术领域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观后有感】

南昌画院职员廖池林:吴旻老师教导我的话时常会回想在我的脑海当中。在七年的学习生涯中,老师对我的专业引领影响非常的大,我会不忘初心。即便工作了,我对专业的认识,对专业的虔诚态度,都将深深的影响着我未来的路。

许志威:吴旻老师在教学上尽心尽责,善于启发学生。他的《喜狮》系列作品充满着一种喜乐祥和的气氛,以及对未来美好的盼望,作品比例采用了大胆的夸张手法,每一部分的刻画都呈现出作者创作时敬虔饱满的态度与形色塑造间显露出最诚挚的喜悦,用抽象的形体提炼出具有东方韵味和哲学高度的民族样式,是一种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诗意表达。

邢慧敏:吴旻老师的作品运用传统的语言、现代的表现方式将中国传统写意元素中不求工细、注重传神写照的笔墨语言融入到雕塑的造型中,吸收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山石造型和民间石狮造型,塑造出一个个憨态可掬、俏皮可爱的形象,让人感到很亲切温暖,同时也让我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何洋洋、宋倩:作为美术系综合材料造型方向的学生,老师的作品传达给我的,总是愉悦的,轻松的感觉。其中老师的陶艺作品《岁寒三友》,所呈现的是三名开心的孩子,分别骑乘三只狮子,孩子的笑容非常甜美,而狮子的面容和孩子相契合,一种幸福、美好、舒适的画面感油然而生。作品随之附带着吴老师本人的性格特征,与其说喜欢吴老师的作品,倒不如说喜欢吴老师本人以及所传达出的感觉。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不曾停止,跟随吴老师的教导和指引,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去努力,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做出得到老师所肯定的作品。

【策展手记】

 江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副主任、南昌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副教授石力:吴旻老师是南昌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综合材料造型教研室主任,他本科和研究生皆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师从中国当代著名陶艺家、中国美术学院刘正教授和戴雨享教授。陶艺作品《喜狮》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并获铜奖,《将军》、《喜神》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此次展览是他对于过去二十年的专业学习、实践创作及教学工作的梳理回望。

从吴旻的创作经历中,我们看到了一位青年陶艺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本土人文精神的深入研究及具备的国际化视野。他的创作发自内心,强调个性,注重人文内涵,注重与审美相对应的陶艺语言形式,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审美形式。

吴旻的陶艺作品生动传神、活泼幽默、引人入胜。其作品大多以狮子为创作主题,题材来源于民间传统石雕艺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狮子象征着勇猛与吉祥,在吴旻看来,传统石雕狮子所表现的力量与喜乐之感,与他所追求的审美趣味有着一定的契合。《喜狮》系列既有陶艺作品又有纸本作品,他运用现代艺术语言的处理手法将狮的形象简化、夸张、抽象,狮子的性格拟人化。狮子静中含动,造型各异,或昂首、或驻足、或咆哮、或嬉戏,体现出创作中的张弛有序,曲直对比,刚柔相济的节奏感。人与狮的头部位于方形棱角的垂直延长线上,将主体形象安排于对角线位置,纵向视角上又有横向开合之势,尽可能去强化扩张性和饱满性,使得作品更具有张力,从而呈现出大气、舒展之势。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来自风俗画、或来自汉代的民间雕塑。人物与狮子浑然一体,他们或沉思、或梳妆、或小憩、或憨笑,而有的作品中人物则充满庄严感、神秘感直至摄人心魄。作品正面生动传神,背面概括提炼,流畅的线条和拙朴的质感被充分表现,从而达到视觉上的虚实相生。这种不拘于自然模仿的创作理念,体现了中国艺术中的写意精神。

陶塑作品背景处理丰富而有层次。《岁寒三友》系列作品充分汲取了园林山石造型、梅竹松等传统文化元素,色彩雅致,色调温暖而和谐,体现了文人情趣,是一种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诗意表达。《山水家园》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吸收运用,塑造欢快、喜乐叙事氛围,并富有高山流水的音乐节奏感,具有一派山林之风、意象之风。

陶瓷雕塑区别于雕塑最大的一个特点是陶塑作品要经过火的洗礼,这是由泥坯转变为成品的关键。面对熔融、收缩、膨胀的一些技艺问题,泥土的朴素、浑厚在经过高温的淬炼中,会产生许多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从烧造到开窑的过程,对创作者来说,本身是一种期待也是一种历练。在吴旻的陶塑语言研究中,他有着自己的创作逻辑,在心物合一的状态中追求神与物游的审美契机,体会心手相应的默契,感受驾驭材料和技术的乐趣。

精神不仅体现了过去,也指向了未来。时间是检验一位艺术家创作的恒定坐标。通过吴旻的作品,我们看到他对陶瓷雕塑材料语言的深入研究,对历史文化资源养分的充分汲取,不难感受到他是一位有着执着追求而又充满真趣的当代陶艺家。此次的作品展是他一生创作中的一个片段,相信他在未来会呈现更加精彩的作品!


供稿:许志威

审核:晏国彬 陈灵华 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