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
  • 当前位置:
  • 首页» 校庆进行时  >>

【百年校庆系列讲座之】:《美术》杂志编辑部主任吴端涛博士讲学

2020年1028日下午,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编辑部主任吴端涛博士受邀在我院康定斯基厅作《启航》学术讲座。吴端涛博士用其生动的语言,从美术史角度对党的一大的诸多历史事件做了细致的分析与阐述,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讲座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一大”题材美术创作的时代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围绕党的“一大”主题展开的美术创作计划始于1951年。为筹办“中国共产党30周年纪念展览”,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征集活动,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性的主题创作活动。当时筹备处计划征集反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美术作品 ,党的“一大”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起点自然而然地被纳入重要选题之内。

二、互动与直入:上海“一大”题材美术创作的两种类型。“一大”的召开具有划时代的重要历史意义。因此,以普遍观众的视角来瞻仰革命圣迹,就成为不同时期艺术家在表现该题材时采取的普遍策略。吴端涛博士以沈柔坚先生的作品《瞻仰》和邱瑞敏与陈逸飞合作的作品《在党的一大会议上》为例,具体阐释了艺术家在场景构思与画面背景的空间处理。

三、限定与自由:南湖画舫美术作品的画面结构张力。吴端涛博士追溯了表现南湖“一大”会议的美术经典,认为这些作品虽大体呈现出会场和会址两个面向,但又有所不同。较之于会址表现中的船体与背景处理上所体现出的自由度,南湖画舫会议场景的作品虽为数不多但相对稳定。代表性作品如金松《19217.南湖》和孙逊《南湖船上》,两幅作品的画面均表现了“一大”代表在南湖画舫内舱召开会议时的场景。

四、意象升华:“红船”作为我党诞生的象征性表现。因为“一大”会议先后在上海和嘉兴两地召开,创作者基于“船”的基本语义与象征意义,将南湖画舫之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意义两相综合并不断拓展,逐渐形成了新的意象——“红船”意象。

本次讲座,既拓宽了师生们的专业研究思路,同时对美术史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