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各专业介绍

绘画

一、历史渊源

南昌大学绘画专业于2003年9月获批准创建,2004年9月开始招生。该专业现设有油画、中国画、综合造型、动画艺术四个专业方向。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美术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至今,逐渐形成学科团队完善、学科特色鲜明的教学格局。

二、师资队伍

本专业学科背景优越,研究积淀深厚,师资梯队完整。现有专职教师30人,其中教授7人,具有硕导资格教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

三、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

本专业开设至今,教师承担了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出版个人专著、画册及教材二十余部。在CSSCI、北大中文核心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教师作品获奖或入选国家级展览二十余次。多名教师赴海内外举办个展,3位教师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本科生参加国家级展览获奖82项,省级展览获奖175项。

四、培养方式与特色

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强能力、高素质、求创新”教育理念,秉持“格物致新,厚德泽人”校训,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深厚的文化艺术理论素养、较高水平的艺术创作技能、较强的艺术鉴赏和鉴别力,能在文化、艺术相关领域从事创作、研究、教学、出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特色主要有四点:(一)顺应时代改革潮流,以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性、艺术创作的当代性为切入点,准确定位于“现代”与“当代”的指向,在其中寻求改革之路与存在价值。(二)以尊重天性、激发潜能为核心宗旨,以培养创造性思维方法为价值目标。(三)构建了以造型手段和综合材料相结合,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相交融的特色课程体系。(四)倡导“教学与研究并举,育人与成才并重”的教育思想,藉由“社会与课堂一体化”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实现“在教学中研究,在推广中成长”。

五、就业前景

绘画专业的就业前景广泛,毕业生主要到文化艺术领域、教育、设计、出版单位从事教学、创作、研究、出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表演

历史渊源

南昌大学戏剧与影视系目前开设有表演专业、表演(中华茶艺方向),表演专业为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是江西省师资力量最强的本科类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与科研单位。本专业创办于2000年,是江西省最早开设表演专业的本科院校,填补了省内无高层次表演教育的空白,对南昌大学,乃至整个江西省的文化艺术教育都有重大的意义。

师资队伍

戏剧与影视系现有专兼职教师18人,具有高级职称者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讲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

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

拥有艺术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

全系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3项、国家艺术基金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省级社科基金等10余项。在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 资料《影视艺术》等全文转载。教师研究成果多次获得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多次承担江西省文化厅“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任务。

拥有集戏剧排练、影视观摩、电视制作、影视实验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圆厅和小剧场;配有实验室、演播厅、小型剧场、排练厅、配音实训室、多媒体教室、展厅、数字工作站等,可以提供“摄像、录音、编辑、导演、表演、剪辑、包装”戏剧影视产品完整产业链的基本课程实验、专业实训和艺术实践。

培养方式与特色

根据教学计划,完成各学期教学成果展演活动,展演结束后进行教学交流、观众互动交流活动,这一形式已成为我系教学特色。戏剧与影视系积极加强对外交流,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台北艺术大学电影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交流基础,为加强师生沟通、学术交流,建立合作桥梁提供了便捷条件。戏剧与影视系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努力奋斗、进位赶超,秉持教学、科研、创作和产业化四位一体、综合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化、高素质、复合型戏剧影视艺术专业人才,为江西及全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服务。

就业前景

南昌大学戏剧与影视系表演专业学生生源来自全国普通高中毕业生,专业分数线均在当地名列前茅,且均为第一志愿录取。招生范围广,生源分布10多个省份,包括辽宁、吉林、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广东、四川等地。毕业生就业去向遍布全国大部分省份。从就业率、升学率和境外学习情况来看,毕业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同时,学生考研和境外深造比例逐年加大。毕业生除了选择读研、出国等渠道继续深造外,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影视公司、电视台、电台、艺术院团、国家机关(宣传文教部门)、企事业单位、高校等。近五年,南昌大学戏剧与影视专业招生人数基本稳定在每年30人左右。


舞蹈学

历史渊源

舞蹈学专业隶属于舞蹈系,于2002年正式招生。2008—2019年曾开设舞蹈编导与舞蹈教育两个专业方向。以音乐与舞蹈学一级硕士点作为依托。并依附于南昌大学90多年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蕴和综合性大学各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立足于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改变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混沌认识、提升学生舞蹈艺术的技能水平、培育学生厚实的艺术美学修养。

师资队伍

本专业在编在岗教师12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讲师9名。教育部教职委专家1名,常年聘请乌克兰籍舞蹈专家3名;钢琴伴奏老师3名;外聘中国著名舞蹈评论家、舞蹈教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欧建平为我系的客座教授;外聘游好彦(美籍台湾人,美国“玛莎”现代舞华人第一传人)为我系特聘教授;常年外请冯双白、于平、潘志涛、金星、陶冶、朱晗、戴剑等国内外业内权威专家莅临指导。

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

本专业由高级专业舞蹈人才担纲学科带头人。自2002年创建至今,教学成果斐然。并以2011年升级为音乐与舞蹈学一级硕士点作为依托点,已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舞蹈艺术造诣的毕业生。本专业教师申报并立项国家艺术基金2项,省级社科基金多项,撰写著作和编写教材多部,在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省级纵向课题与横向课题共20多个。同时,我系师生原创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类专业舞蹈大赛如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国舞蹈“荷花奖”、华东六省一市专业舞蹈比赛、六省(区)青年精英舞蹈精英展演、江西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江西省大学生专业舞蹈比赛、江西省“白鹭奖”高校舞蹈新人新作展演等多项赛事中屡获殊荣。

培养方式与特色

本专业坚持以文化建设支撑人才培养,注重将文化艺术教育纳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的系列文化艺术教育方式法,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文化艺术需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在纷繁复杂的各种当代文化中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依托学校设置的文化类通识课程、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三维立体式的文化育人模式。

就业前景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舞蹈表演、编导、教学、评论及研究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高级复合型艺术人才,能在各类院校、文艺团体、教育领域、文化组织、机关事业等单位从事舞蹈教学、舞蹈指导、舞蹈编导、舞蹈表演、艺术研究等工作。2020届毕业生75人,升学人数8人,为10.67%,就业率为50.67%,签约率为53.33%。

音乐学

历史渊源

南昌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于1999年批准创建,2000年9月音乐学专业开始招生。该专业现设有音乐表演、音乐教育、艺术指导三个专业方向。经过20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建成音乐与舞蹈学一级硕士点授予点。音乐学以培养“高素质、懂专业、能合作、善做事”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师资队伍

秉持师资队伍专业化的建设目标,大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现已建成了一支素质高、职称、年龄、学缘关系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3名,博士生导师1名,外聘全国知名音乐专家陈国权、牛建党、辛笛、黎颂文、徐希茅等长期担任本专业特聘教授,副教授22名,现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7名,在职攻读博士15名,硕士学位教师 44名。

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

音乐系大力倡导“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复合型综合能力,将社会与教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专业实践过程和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构建研究方向,搭建教学科研平台。本专业开设至今,教师们在CSSCI、北大中文核心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获奖或参演国家级比赛二十余次。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一项,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出版个人专著、教材二十余部。学生获各级各类专业比赛奖百余项。

培养方式与特色

音乐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质、社会责任感,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品质,专业基础扎实,能在音乐领域从事音乐教育教学、音乐表演和音乐研究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特色:以专业方向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宗旨,以实践能力为培养主线,课程体系改革为着力点,强化与校外演出团体和教学实践基地实行校企合作,本着“强化基础、培养能力、面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已形成了“课程体系的国际化、理论教学的实用化、素质教育的全程化、艺术实践的常态化”的教学体系,能满足高素质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需求。

就业前景

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且广泛,从目前就业市场形势看,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服务于学校、各类媒体、艺术宣传、艺术表演团体、艺术培训机构等单位,主要从事教学、表演、创编等工作,还可从事企业、事业单位的各类文化宣传等工作。